诺亚舟幼教:春龙翘首鸿运当头|二月二龙抬头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好日子,这一天又叫做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的起源与天文气象、原始崇拜、农耕文化都息息相关,是古人在朴素的宇宙观的支配下,对世界的浪漫解读。小朋友,快和爸爸妈妈一起来了解吧~
苍龙抬首星出东方
龙抬头的说法,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期,人们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星象作为参照物来观测天象,也就是“二十八星宿”。然后,古人又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二十八星宿分为四组,称为“四象”。
在东方的这一组七个星宿,分别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七个连在一起组成了完整的龙形星象,被称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冬天的时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的地平线以下,仲春时节,角宿出现在地平线上方,而其它六个星宿还在地平线下,看起来就像一只沉睡的巨头,刚刚苏醒,抬起了龙头,因此这一天就称为“龙抬头”。
行云布雨 主宰农事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生活在大海之中的神兽,主管行云布雨,是祥瑞之兆。
人们这么认为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中的农耕周期几乎一致。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也开始在西方下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标示阳气自地底而出,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了,也正因此,这个日子才如此重要。
春耕节
龙抬头又叫春耕节,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二,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东风解冻,万物复苏,能量迸发,生机开始,一年的农事活动也拉开了帷幕。
所以,二月初二这一天,龙也要苏醒过来,开始行云布雨,如果它不醒,还会有轰隆隆的雷声来唤醒它。
只是,这雷声真的是来唤醒“龙王”的吗?小朋友你知道春雷背后的科学依据吗?
原来呀,春天的雷声,大多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导致的,不过用来唤醒慵懒的“龙王”也是恰如其分了!
“龙抬头”代表了农耕时代人们对于应时节令的殷切期盼,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廪实。
民俗·与龙有关的一切
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和寓意。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在这个吉祥的日子,人们将普通的食物与龙关联,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剃龙头
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起龙船
古时,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龙抬头时节中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舞龙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二月龙抬头也舞龙。
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引田龙
有些区域会在龙抬头这天的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会用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天地萌发,万物竟生
苍龙抬首,鸿运当头
爸爸妈妈快和宝贝一起
去体味龙抬头的趣味民俗吧
新一年的奋斗和成长
从此刻开始,开个好头!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